火把节里的别样风情——独田乡六月二十四姊妹街

日期:2025-07-16来源:转载点击:104 字号: 手机:

扫描微阅读

说起楚雄的彝族火把节,人们总会想到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彝家儿女围着篝火,载歌载舞的热闹场景。但在楚雄双柏县的独田乡,这一天还有另一重盛大意义——当地最隆重的民族传统节日“六月二十四姊妹街”。相较于火把节的炽烈奔放,姊妹街藏着独田人最质朴的情愫与独特的民俗密码。

https://manager.ynggwhy.cn/file/group22/M00/02/34/rBABBmh2DVKEHouwAAAAAKJNCAc940.jpg

姊妹街的由来无从考证,只是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传说古时候在独田半坡山住着一户人家,一家有孪生姊妹二人,但父母重男轻女并不喜欢姊妹俩,夫妻俩后来又接连生下了两个男孩。由于家里穷,姊妹俩刚刚十岁时就被父母当作童养媳,送给了楚雄大地基和爱尼山的两户人家。姊妹二人自十岁分开后就再也没有见过面,但她们却忘不了彼此。姊妹二人互相想念时,就爬上自己家门前最高的山,以求能互相看见。十二年后,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心有灵犀的姊妹二人在独田见面了。姊妹俩拉着彼此的手,开心地跳了起来。她们的快乐感染了身边的人,大家围着她俩,手拉着手弹起三弦、唱起小调、跳起笙舞。从此以后,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姐妹俩都会相约在独田街相遇,和来自周边村寨的人一起载歌载舞,于是这一天就被称为姊妹街。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表达的是人们心中手足情深的美好亲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承载着姊妹亲情故事的节日,演变成了类似于情人节一样的狂欢节。每年这天,相连的楚雄市新村镇、大地基乡,双柏县妥甸镇、鄂嘉镇、爱尼山乡的群众都会不约而同的到独田集镇聚集,独田街从早到晚都涌动着欢乐的人潮:白天,百货摊从街头摆到街尾,小商小贩齐聚,采买的、赶集的络绎不绝,热闹程度甚至超过春节前的集市;最热闹的当属晚上,吃过晚饭,大家围城一个个圈子,围着火把,随着三弦的调子唱着跳着,街道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姊妹街为未婚的姑娘小伙搭建了个谈情说爱的平台,他们急切地赶着去跳笙场的心情是喜悦和激动的。姊妹街上,素不相识的青年男女一见钟情,有的年轻人在一起对山歌、唱调子、跳笙以后喜结连理,那也是常有的事,真可谓千里姻缘一线牵。

https://manager.ynggwhy.cn/file/group22/M00/02/34/rBABBmh2DVKEETgEAAAAACaGd4s946.jpg

这一天,大姑娘会精心打扮,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有的还穿上了漂亮的民族服装,小伙子们也会收拾得帅帅气气,都去跳笙场。月亮升起来了,弦子弹起来,调子唱起来,姑娘小伙跳起来。街道上、广场上,纷纷围起了无数大圈小圈,不分男女老少,人们手挽手、肩擦肩,踏着三弦声跳了起来。整个独田街人来人往,成群结队,欢歌笑语,三弦铮铮,笙歌阵阵。在跳笙场上,小伙子也胆子大起来了,拉起平时不敢拉的姑娘的手就跳。这个时候姑娘们也不会责怪,大方地拉着小伙子的手。弹弦子的都是男的,男的边谈边唱边跳,女的边唱边跳,这个时候是没有人会笑话你跳得不好的,跳的都是一个欢乐和吉祥,唱的多是“阿雀氏”,还有“四平腔”等。“阿雀氏”在独田传唱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田主要以汉族为主,唱的调子也多数是方言,除了耳熟能详的《桂花阿老表》《三月六》,歌词多数是些谈情说爱的内容。这边小伙唱道:“小小三弦弹起来,江外弹到江里来。”那边立马有姑娘对道:“郎弹弦子妹唱曲,郎弹妹唱不消说。这是一个不眠之夜。平时冷清的独田街,此刻灯火通明,弦子声、调子声、欢笑声不绝于耳。夜深了,跳笙场上还热闹着继续着……

https://manager.ynggwhy.cn/file/group22/M00/02/34/rBABBmh2DVKERhXPAAAAAKrwKqU752.jpg

值得一提的是,独田的歌舞远不止于此。独田有濒临消亡的“请扁担神”“请杨九妹”“斗地古牛”“跳背笼神”“跳端功舞”“傩面具表演”等6种舞蹈,“母猪擦痒”“猴子踩磨”“苍蝇搓脚”“羊四达”“马四蹄”“夺烂饭”等28二十种原生态的笙,“赶马调”“苦情调”“阿雀式”“小仁億”“四平腔”“半声腔等15种民间小调,而姊妹街正是这些传统文化最鲜活的展示舞台。

当楚雄的火把节点燃夜空时,独田乡的姊妹街正用歌声与舞步续写着传承。若你想在火把节期间感受不一样的民俗风情,不妨走进独田——在这里,既能触摸到古老传说的温度,也能沉浸在最纯粹的欢乐里,读懂独田人“不唱几调不开怀”的生活热忱。

 

图片:独田乡干部职工

文字:马文娟

来源:独田乡

名称:电话:
共0条评论

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