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柏县打造“一山三村”茶文旅融合新图景

日期:2025-07-11来源:转载点击:13 字号: 手机:

扫描微阅读

盛夏时节,漫步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法脿镇白竹山脚下,云雾缭绕、茶香氤氲,万亩茶园依山铺展,错落有致的树屋民宿宛若藏于林海之间的秘境。沿着青石板小道前行,目光所至,皆是“茶在林中生、人在景中游、文在村中传”的诗意图景。

https://manager.ynggwhy.cn/file/group22/M00/01/3C/rBABBmht4OOEbq01AAAAAEtrQrQ701.jpg

近年来,法脿镇立足生态资源与民族文化优势,以“茶”为媒、“旅”为引,围绕白竹山打造李方村、新房子村、“茶山里”树屋酒店三点联动的“一山三村”茶文旅融合发展格局,走出一条“园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的生态转型之路。

李方村位于白竹山腹地,是彝族罗婺支系聚居地、州级生态旅游村,也被誉为彝族古傩文化的“活化石”。近年来,李方村以文化保护为引领,全面推进传统村落修缮、非遗传承和文旅融合,建成大锣笙、老虎笙传习所、村史馆、祭祀广场等文化阵地,不断擦亮“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传统村落”等金字招牌。以“虎笙节”“火把节”等节庆品牌为载体,吸引大量游客走进白竹山、走进彝乡。“文化是村庄的魂,也是游客走进这里的情感入口。”李方村村民小组长张天有介绍,村里因地制宜发展茶叶产业,建设茶旅融合示范园,推出“茶+观光”“茶+研学”“茶+民俗体验”等多样化产品,实现了文化传承与产业增收“双赢”。

 

https://manager.ynggwhy.cn/file/group22/M00/01/3C/rBABBmht4OaEOmYTAAAAAEgEjvQ372.jpg

顺着山路而上,便是有着“法脿茶叶第一村”之称的新房子村。这里山高云深、气候湿润,家家户户种茶,是典型的茶产业基础型村庄。近年来,新房子村大力推进“茶园变景区、村庄变景点”,打造古树景观、观景亭、石板步道等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旅游功能。村中旅居项目“白竹云涧山居”整合民居资源,配套茶楼、采茶制茶体验点,开发“古法采茶+非遗”“茶+康养运动”等产品,满足游客多元化消费需求。“我们希望游客住得下来、玩得尽兴,也带动村民真正分享到茶旅融合带来的红利。”烂泥村委会新房子村村长李成明介绍,随着精品线路的串联,新房子村的游客量和茶叶销量实现稳步提升,村民通过房屋租赁、茶叶销售、劳务参与等多种方式实现增收。

 

https://manager.ynggwhy.cn/file/group22/M00/01/3C/rBABBmht4OGER2ldAAAAAGu4qig580.jpg

沿白竹山半山腰前行,“茶山里”树屋酒店宛如嵌在茶海中的森林秘境。酒店采用松木建造,房间面朝云海林涛,配套智能家居、电热温泉泡池等设施,营造“山居慢生活+野趣微度假”的沉浸式体验。周边建有采茶体验区、茶艺空间、露营草坪、水上餐厅等,游客可一边体验采茶制茶,一边围炉煮茶、拍照打卡,享受原生态与生活美学的深度融合。

 

https://manager.ynggwhy.cn/file/group22/M00/01/3C/rBABBmht4OKEfeMqAAAAAOoz58M760.jpg

“这不仅是一个住宿项目,更是一种贴近自然、体验文化的生活方式。”项目运营方鲁俊表示,酒店的落地带动了周边村民从事餐饮、茶叶供应、民宿配套等相关产业,拓宽了茶旅融合的产业链。作为“茶文旅融合发展项目”的重点支撑,白竹山生态茶园研学基地同步建设中,采取“政府引导+村集体+企业参与”模式,建设步道、生态氧化塘、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白竹山的研学接待能力和生态承载能力,增强旅游后劲。如今,法脿镇已基本构建起以白竹山为核心、以茶文化为主线、三村联动共进的融合发展格局。李方村突出非遗,新房子村聚焦旅居体验,“茶山里”打造茶趣度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带动了农户、村集体、企业等多方共赢。

 

https://manager.ynggwhy.cn/file/group22/M00/01/3C/rBABBmht4OKEKlXFAAAAAMoLi9Y629.jpg

为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法脿镇还积极探索“以节兴旅、以节促销”的路径,依托“虎笙节”“火把节”等民族节庆,开展茶王评比、诗歌摄影、自行车赛等活动,打造民族文化与茶文化融合的消费新场景,提升白竹山文旅品牌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下一步,法脿镇将持续放大“茶旅融合+民族文化+绿色生态”优势,积极发展“茶+教育研学”“茶+康养休闲”“茶+体育赛事”等新业态,努力将白竹山打造成生态资源突出、文化特色鲜明的康养旅游目的地。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段晓宇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名称:电话:
共0条评论

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