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是指由各级人民政府或者社会力量举办的,向公众开放用于开展文化活动的公益场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和首要任务,是展示文化建设成果,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和文化发展成果的共享程度。现将双柏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普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双柏县以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为抓手,着力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提高全县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目前,全县有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 个,乡镇综合服务站8个,民族文化传习所5个,行政村共建有农家书屋89个,村文化室85个,建设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1个,全县84个村委会全部建有农文网培训学校分校,投资1200万元的双柏县彝族老虎笙传习馆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完工,拟投资1600万元,建设规模2100平方米的彝族老虎笙传承演艺有限公司排练场和查姆文化展示中心项目完成土地划拨,建设详细性规划已经通过项目评审。
(一)县级公共文化设施——图书馆、文化馆
设施名称
|
级别
|
相 关 设 施
|
双柏县文化馆
|
一级
|
双柏县文化馆成立于1951年,2009年9月改扩建后投入使用,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一楼设有文化大厅、可容纳100观众观看展览;设有多功能小剧场,可容纳420名观众观看演出,设有电影文化陈列馆,可接待观众60人;二楼设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培训教室,可同时容纳80人进行培训学习;三楼设有民族文化陈列室、集中展示双柏三笙服饰造型、彝族刺绣、查姆古籍等;设有电子阅览室,能同时容纳10人进行上网学习;设有书法美术摄影展厅,能同时展览书画摄影作品50多幅;设有文物陈列室,陈列文物60多件,设有办公室2间;文化馆主要开展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文化宣传、文艺活动组织、相关培训、业余创作团体管理、业余文艺创作组织、村级文化室业务指导文化交流、大众科普资料编辑、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收集整理与保护、文物管理展览、书画摄影展览、培训、免费电子阅览、艺术辅导培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览展示等服务,每天免费开放时间达10小时以上。
|
双柏县图书馆
|
一级
|
双柏县图书馆于2017年3月建成投入使用,建筑面积2134平方米,一楼设有书库,乒乓球锻炼室;二楼设有外借室,藏书6万册,设有读者服务大厅,咨询台,电子书报阅读机,职工驿站,无障碍通道等;三楼设有电子阅览室,有电脑20台,设有成年人阅览室,有坐位30个,设有少儿阅览室,有坐位35个;四楼设有地方文献室,有地方文献6000册;设有自修室,有坐位36个;设有小会议室和辅导培训室;五楼设有学术报告厅,有坐位168个;设有展厅,三至五楼均分层设有卫生间;全馆可同时接待读者300人,图书馆主要开展文献收藏、图书借阅、全民阅读推广等公益服务,每天免费开放时间达10小时以上。
|
(二)各乡镇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体育服务中心文化设施——八个乡镇均设有文化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室总面积4054.3平方米,室外活动场地总面积11985平方米,有藏书36589册。8个乡镇服务中心建设都达到了“十有”要求,即:一幢不少于300平方米办公楼、一间“农文网络”培训教室、一间电子阅览室、一间图书阅览室、一间综合展室、一间多功能活动室、一组文化宣传栏、一块活动场地、一套管理制度和一套完整的档案台账。
乡镇
文化站名称
|
文化设施设备建设管理使用情况
|
文化站建设情况
|
文化活动广场
建设情况
|
藏书(册)
|
文化器材(套)
|
广播器材(套)
|
宣
传
栏(个)
|
简易戏台(个)
|
电子阅览室(农民素质网络培训学校)电脑(台)
|
评估定级
|
建成时间(年)
|
面积(㎡)
|
建成时间(年)
|
面积(㎡)
|
安龙堡乡服务中心
|
2010
|
430.6
|
2011
|
1500
|
2500
|
1
|
1
|
4
|
1
|
12
|
三级
|
妥甸镇服务中心
|
2017
|
460
|
2017
|
600
|
4900
|
1
|
1
|
3
|
|
12
|
未定级
|
法裱镇服务中心
|
2013
|
415.5
|
2013
|
1151
|
7100
|
1
|
1
|
2
|
|
12
|
三级
|
鄂嘉镇服务中心
|
2009
|
300
|
2009
|
500
|
3800
|
1
|
1
|
5
|
0
|
17
|
二级
|
大麦地镇服务中心
|
2009
|
320
|
2009
|
6666
|
3500
|
1
|
1
|
2
|
2
|
12
|
三级
|
大庄镇服务中心
|
1694
|
1478.2
|
公元1694
|
224
|
9089
|
1
|
1
|
2
|
2
|
16
|
一级
|
爱尼山乡服务中心
|
2006
|
366
|
2006
|
700
|
3200
|
1
|
1
|
2
|
1
|
11
|
未定级
|
独田乡服务中心
|
2009
|
300
|
2009
|
644
|
2500
|
1
|
1
|
4
|
1
|
15
|
三级
|
合 计
|
|
4070.3
|
|
11985
|
36589
|
8
|
8
|
24
|
7
|
107
|
|
(三)村委会(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设施——全县100%的村委会(社区)建有文化活动场所。全县84个村委会均建有农家书屋。村委会(社区)文化室建设达到“九有”要求,即:一间文化活动室、一个农家书屋、一个“农文网络”分校、两支业余文体队伍、一名享受财政补助的文化辅导员(多为兼职)、一块文化宣传栏、一块活动场地、一套管理制度、一套完整的档案台账。
乡镇
|
行政村
(社区)
|
|
文化活动室
|
文化活动广场面积()
|
文化器材(套)
|
广播器材(套)
|
宣
传
栏(个)
|
简易戏台(个)
|
图书阅览室(农家书屋)(个)
|
电子阅览室(农民素质网络培训学校)电脑(台)
|
建成时间
(年)
|
面积
(㎡)
|
面积(㎡)
|
大
庄
镇
|
大庄社区
|
2012
|
90
|
250
|
|
1
|
1
|
|
1
|
1
|
尹代箐村委会
|
2009
|
78
|
220
|
|
1
|
1
|
|
1
|
1
|
各三郎村委会
|
2014
|
80
|
500
|
|
1
|
1
|
|
1
|
1
|
洒利黑村委会
|
2014
|
80
|
260
|
|
1
|
1
|
|
1
|
1
|
干海资村委会
|
2016
|
85
|
450
|
1
|
1
|
1
|
1
|
1
|
2
|
普岩村委会
|
2010
|
80
|
450
|
|
1
|
1
|
|
1
|
1
|
普妈村委会
|
2012
|
80
|
220
|
|
1
|
1
|
|
1
|
1
|
木章郎村委会
|
2012
|
90
|
400
|
|
1
|
1
|
|
1
|
1
|
柏子村村委会
|
2017
|
90
|
1130
|
|
1
|
1
|
|
1
|
1
|
代么古村委会
|
2014
|
85
|
600
|
|
1
|
1
|
|
1
|
1
|
麻栗树村委会
|
2009
|
80
|
600
|
|
1
|
1
|
|
1
|
1
|
桃园村委会
|
2015
|
80
|
600
|
|
1
|
1
|
|
1
|
1
|
杞木塘村委会
|
2014
|
90
|
600
|
|
1
|
1
|
|
1
|
1
|
|
茶叶村委会
|
2013
|
120
|
500
|
1
|
1
|
2
|
|
1
|
1
|
红山村委会
|
2017
|
100
|
500
|
1
|
1
|
2
|
|
1
|
1
|
阳太村委会
|
2017
|
120
|
500
|
1
|
1
|
2
|
|
1
|
1
|
旧丈村委会
|
2017
|
100
|
500
|
1
|
1
|
2
|
|
1
|
1
|
麻旺村委会
|
2017
|
100
|
500
|
1
|
1
|
2
|
|
1
|
1
|
|
龙树村委会
|
2013
|
100
|
500
|
1
|
1
|
2
|
|
1
|
1
|
新厂村委会
|
2009
|
80
|
500
|
1
|
1
|
2
|
|
1
|
1
|
鄂嘉社区
|
2015
|
100
|
500
|
1
|
1
|
4
|
|
1
|
1
|
老厂村委会
|
2017
|
80
|
500
|
1
|
1
|
2
|
|
1
|
1
|
东凤村委会
|
2017
|
100
|
500
|
1
|
1
|
2
|
|
1
|
1
|
平掌村委会
|
2017
|
100
|
500
|
1
|
1
|
2
|
|
1
|
1
|
密架村委会
|
2015
|
100
|
500
|
1
|
1
|
2
|
|
1
|
1
|
义隆村委会
|
2015
|
100
|
500
|
1
|
1
|
2
|
|
1
|
1
|
新树村委会
|
2017
|
100
|
500
|
1
|
1
|
2
|
|
1
|
1
|
爱尼山乡
|
旧哨村委会
|
2002
|
60
|
405
|
0
|
1
|
1
|
0
|
1
|
1
|
大箐村委会
|
2002
|
60
|
405
|
0
|
1
|
1
|
0
|
1
|
1
|
海资底社区
|
2014
|
60
|
448
|
0
|
1
|
1
|
1
|
1
|
1
|
力丫村委会
|
2018
|
60
|
448
|
0
|
1
|
1
|
0
|
1
|
1
|
麻海村委会
|
2018
|
60
|
448
|
0
|
1
|
1
|
1
|
1
|
1
|
六合村委会
|
2014
|
60
|
405
|
0
|
1
|
1
|
0
|
1
|
1
|
把租村委会
|
2002
|
60
|
405
|
0
|
1
|
1
|
0
|
1
|
1
|
大麦地镇
|
峨足村委会
|
2008
|
100
|
100
|
1
|
1
|
1
|
|
1
|
1
|
光明村委会
|
2013
|
100
|
100
|
1
|
1
|
1
|
|
1
|
1
|
底土村委会
|
1992
|
100
|
100
|
1
|
1
|
1
|
|
1
|
1
|
大麦地村委会
|
1998
|
80
|
120
|
1
|
1
|
1
|
1
|
1
|
1
|
河口村委会
|
2018
|
80
|
100
|
1
|
1
|
1
|
|
1
|
1
|
邦三村委会
|
1992
|
100
|
100
|
|
1
|
1
|
|
|
1
|
野牛村委会
|
2009
|
120
|
120
|
|
1
|
1
|
|
|
1
|
蚕豆田村委会
|
2007
|
200
|
300
|
|
1
|
1
|
|
1
|
1
|
普龙社区
|
2008
|
100
|
200
|
1
|
1
|
1
|
1
|
1
|
1
|
安龙堡乡
|
法念村委会
|
2015
|
98
|
200
|
1
|
1
|
4
|
|
1
|
6
|
六纳村委会
|
2017
|
120
|
680
|
1
|
1
|
4
|
|
1
|
3
|
柏家河村委会
|
2010
|
120
|
680
|
1
|
1
|
1
|
|
1
|
1
|
安龙堡社区
|
2018
|
90
|
1500
|
1
|
1
|
4
|
1
|
1
|
5
|
青香树村委会
|
2017
|
80
|
600
|
1
|
1
|
4
|
|
1
|
4
|
新街村委会
|
2010
|
80
|
1400
|
1
|
1
|
4
|
1
|
1
|
4
|
他宜龙村委会
|
2017
|
120
|
680
|
1
|
1
|
4
|
|
1
|
5
|
说全村委会
|
2017
|
120
|
800
|
1
|
1
|
4
|
|
1
|
4
|
妥
甸
镇
|
罗少村委会
|
2010
|
80
|
700
|
1
|
1
|
10
|
|
1
|
1
|
窝碑村委会
|
2013
|
80
|
1200
|
1
|
1
|
10
|
|
1
|
1
|
九石村委会
|
2013
|
80
|
200
|
1
|
1
|
11
|
|
1
|
1
|
麦地新村委会
|
2013
|
80
|
200
|
1
|
1
|
10
|
|
1
|
1
|
桂花井村委会
|
2013
|
80
|
600
|
1
|
1
|
11
|
|
1
|
1
|
大敌鲁村委会
|
2010
|
60
|
600
|
1
|
1
|
11
|
|
1
|
1
|
丫口村委会
|
2013
|
100
|
600
|
1
|
1
|
13
|
|
1
|
1
|
羊桥村委会
|
2012
|
60
|
300
|
1
|
1
|
11
|
|
1
|
1
|
马龙村委会
|
2017
|
80
|
400
|
1
|
1
|
9
|
|
1
|
1
|
马脚塘村委会
|
2017
|
230
|
700
|
1
|
1
|
9
|
|
1
|
1
|
新会村委会
|
2011
|
80
|
200
|
1
|
1
|
9
|
|
1
|
1
|
和平村委会
|
2011
|
80
|
600
|
1
|
1
|
9
|
|
1
|
1
|
妥
甸
镇
|
格邑村委会
|
2017
|
80
|
80
|
1
|
1
|
10
|
1
|
1
|
1
|
箐口村委会
|
2010
|
60
|
100
|
1
|
1
|
11
|
|
1
|
1
|
中山社区
|
2011
|
80
|
400
|
1
|
1
|
12
|
|
1
|
1
|
小村社区
|
2008
|
60
|
200
|
1
|
1
|
10
|
|
1
|
1
|
东城社区
|
2015
|
120
|
800
|
1
|
1
|
25
|
|
1
|
10
|
西城社区
|
2005
|
120
|
7000
|
1
|
1
|
16
|
|
1
|
10
|
独田乡
|
独田社区
|
2014
|
80
|
460
|
1
|
1
|
1
|
1
|
1
|
2
|
大水田村委会
|
2014
|
80
|
300
|
0
|
1
|
1
|
0
|
1
|
1
|
法
脿
镇
|
红栗村委会
|
2015
|
30
|
450
|
1
|
1
|
2
|
0
|
1
|
0
|
铺司村委会
|
2017
|
100
|
450
|
1
|
1
|
2
|
0
|
1
|
0
|
雨龙村委会
|
2014
|
100
|
600
|
1
|
1
|
4
|
1
|
1
|
|
双坝村委会
|
2011
|
90
|
450
|
1
|
1
|
4
|
|
1
|
1
|
烂泥村委会
|
2014
|
60
|
600
|
1
|
1
|
1
|
|
1
|
1
|
六街村委会
|
2010
|
60
|
600
|
1
|
1
|
2
|
|
1
|
|
者柯哨村委会
|
2013
|
75
|
470
|
1
|
1
|
|
|
1
|
|
古木村委会
|
2011
|
76
|
500
|
1
|
1
|
2
|
|
1
|
|
法甸村委会
|
2010
|
90
|
500
|
1
|
1
|
2
|
0
|
1
|
1
|
折苴村委会
|
2014
|
60
|
600
|
0
|
1
|
0
|
0
|
1
|
1
|
法脿社区
|
2016
|
100
|
220
|
2
|
4
|
10
|
|
1
|
5
|
麦地村委会
|
2015
|
50
|
1127
|
2
|
1
|
2
|
1
|
1
|
5
|
石头村委会
|
2006
|
60
|
450
|
1
|
1
|
4
|
|
1
|
|
合计
|
|
|
7355
|
39207
|
|
|
|
|
|
|
(四)村文化设施——全县84个村(社区)下辖的村民小组共建有文化活动室(场所)359个,约占村民小组数的23.3%。
乡镇(个)
|
村民小组数(个)
|
村民小组文化活动室总面积(平方米)
|
村民小组平均面积(平方米)
|
妥甸镇
|
307
|
15345
|
50
|
大庄镇
|
235
|
4436
|
18.9
|
法裱镇
|
235
|
5340
|
22.7
|
鄂嘉镇
|
311
|
12202
|
39.2
|
大麦地镇
|
126
|
3180
|
25.2
|
安龙堡乡
|
107
|
2760
|
25.8
|
爱尼山乡
|
189
|
4970
|
26.3
|
独田乡
|
55
|
520
|
9.5
|
合 计
|
1565
|
48753
|
|
二、我县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取得成效
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工作,把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文化强县的重要任务来抓,县人民政府先后出台了《双柏县“十三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双柏县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双柏县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对全县文化事业发展,作出总体安排和部署,有力推动了全县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改善,服务能力得到提高,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十三五”以来,各级财政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全县已构建起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管理有有序、服务优良的县、乡镇、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为构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公共文化设施运行良好,为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发挥了主战场的作用
1、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发展。每年组织8次以上规模较大的群众文体活动,一是举办虎文化节、虎笙节、火把节等节庆文体活动;二是举办歌咏比赛、书画展、送春联、非遗展演、元宵游园等群众参与性较强的文体活动;三是举办广场舞大赛、登山比赛等多项大规模的文体活动;四是举办全县篮球比赛;五是利用元旦节、春节、青年节、教师节、儿童节、建党节、国庆节、彝族年等举办文艺演出。群众性业余文艺活动蓬勃开展,全县168支业余文艺队活跃在广大城乡,每年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几百场次。
2、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不断丰富。广泛开展“全民阅读”、“图书河流活动”、“文化流动服务”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军营、进家庭、进农村等文化六进活动。老虎笙演艺公司送戏下乡,近几年来演出场次都在100场左右,各乡镇文化服务中心也开展相应的流动服务。
3、群众文化活动经常化、体系化。主要依托虎文化节、火把节等传统节日、重大庆典活动、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以及各种运动会,开展民族歌舞巡演、展演、彝族刺绣、摄影书画根雕展、赛歌会、文艺演出、跳脚、篮球、羽毛球、下棋、扑克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90%的乡镇有自己的特色节庆活动,并利用节日,开展跳笙舞、对山歌、打陀螺等文体活动,如:法脿镇的虎笙节、跳虎节、祭龙节、火把节等节日,群众自发组织开展跳老虎笙、大锣笙等活动,使节庆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大麦地镇将文化与旅游结合,除原有的开街节、象鼻山节等传统节日外,打造了江边秋韵、暖冬之旅等系列活动;鄂嘉的七月十五节活动,在群众自发组织笙歌传唱、自娱自乐的基础上,还增加了赛歌会、文艺演出、陀螺、磨担秋、秋千等活动,丰富了节日的文化内涵;安龙堡有花鼓节、大彝乐节、岩神抢婚节等节日,主要开展彝族歌舞表演、跳花鼓、四弦舞、“岩神抢婚”双拐等文体活动。大庄镇的“仙鹤节”、独田的“姐妹街”、爱尼山的“康养文化节”等,这些节庆活动极大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我县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县公共设施建设和管理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不适应,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规模和档次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质量和管理机制与文化工作的并新要求还不相适应。
(一)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入需要加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文化设施总体投入不足,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建设档次不高,功能配套不够,特别是村一级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由于点多面广,建设任务十分繁重。没有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致使公共文化设施建成后,缺乏后期管理、维护资金。
(二)管理水平不高。虽然近年来,全县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特别是村民小组活动室等设施建设得到很快发展,但是基层公共文化设施“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比较突出,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水平不高,功能设置不合理,相关配套措施滞后,村民小组活动室建成后,后续投入乏力,管理不够到位,使得这些设施利用率不高,乡镇文化站管理手段落后,服务功能单一,导致公共文化设施作用发挥不充分。
(三)整合力量上有差距。整合各部门资源、资金、项目,服务参与文化设施建设的体制不够健全,文化建设体系化投入的机制尚未形成,各吹各打现象时有存在,各自为阵,资金形成不了合力,有的只负责建设,不负责管理,管建脱节,发挥效益不明显。
(四)管理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虽然近年来,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从业人员的保障工作,文化管理部门和人社部门联合出台相关的规范乡镇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体育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管理的文件,但“两馆一站”人员在工作中混岗、在编不在岗、专职不专干、工作人员配备不到位的情况依然普遍存在。村级文化辅导员流动性大,日常工作基本上都是由事务繁杂的村组人员代为管理,无暇顾及文化活动的开展,加之没有一定的文化工作待遇保障,人员大多未经过专业培训,缺乏文艺专长,业务素质不高,工作能力和积极性都不强,导致了公共文化设施得不到很好的利用。
四、进一步加强我县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公共文化设施监管,实现公共文化设施效益发挥的最大化。公共文化设施的根本目的在于向社会公众普遍提供丰富优质的文化服务,一是要体现公益性,保证社会公众普遍参与,二是要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保证效益发挥的最大化。为此,对建成且已经投入使用的各类公共文化设施要加强运行管理,优化软件建设,丰富场馆内涵,不断提高利用率。一是加强对公共文化设施的监管。制订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规范,明确设施的公共性质,明确监管主体,明确服务规范;二是积极探索公共文化设施管理的新模式,坚持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和群众参与率,使之发挥应有的效用;三是依托县图书馆、文化馆,延伸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能力,加快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步伐,加快数字资源共享工程建设,重点扶持乡镇、村基层服务网络建设。
(二)加强文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人力保障。加强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是保证公共文化设施正常运作,发挥应有作用的关键,要加大招聘专业文化人才的力度,提高专业文化人才在文化人才队伍中的比例,要通过出台政策,吸引优秀文化人才投身基层公共文化事业,提高基层公共文化从业人员积极性,重视用好现有人才,加强对文化志愿者、村级文化管理员、非遗传承人的管理、培训和指导,提高基层公共文化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公共文化服务管理者队伍,为推进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人才保障。
(三)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切实提高对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公共文化设施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平台,是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物质基础,各级政府和领导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均衡发展的思想,建设和管理好公共文化设施。从目前来看,要妥善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明确政府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处理好公益性与社会化的关系;二是处理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关系,充分考虑与城镇化发展趋势相适应,与村落、社区、新农村规划建设相协调等问题,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交付,确保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同步改善。
(四)加大投入,重点落实村级文化辅导员专干。转变村级文化辅导员兼职身份,将文化辅导员纳入三职管理,设置专职文化辅导员,负责村级辖区内的文化活动组织策划实施和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工作。整合工、青、妇等村级各块资源,根据工作重心的不同,调整整合各块工作,把原来“带管”文化变成“主管”文化兼职其他。让基层文化活动“活”起来、“闹”起来,让农村真正成为“看得见山、看得见水、看得见人”、“留得住乡愁”的美丽、和谐、富强、文明的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