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双柏彝族创世史诗《查姆》儿童绘本正式出版:视觉叙事激活千年文化基因

日期:2025-06-30来源:转载点击:28 字号: 手机:

扫描微阅读

https://manager.ynggwhy.cn/file/group22/M00/00/4E/rBABBmheRMeELMXTAAAAACeqstc504.png

国家级非遗史诗实现系统性视觉转化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编号Ⅰ-64)的彝族创世史诗《查姆》,完成儿童绘本形态的创造性转化。由云南民族出版社推出的《彝族创世史诗〈查姆〉儿童绘本》(以下简称《查姆》绘本),首次通过体系化视觉叙事重构彝族创世神话谱系,为少年儿童认知少数民族文化提供跨媒介入口。该项目系国家新闻出版署“十四五”民文出版项目库重点项目(2022年立项),由楚雄师范学院李全华教授学术主持,楚雄州文联、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作为项目支持,森特笑虎插画工作室联合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历时三年创作完成。

https://manager.ynggwhy.cn/file/group21/M00/04/4F/rBABmGheRLeEaBVJAAAAAEqKUKk643.jpg

(《查姆》文献)

 

七卷本架构完整呈现创世体系

绘本以七册分卷建构史诗核心叙事链:《天地起源》《独眼人时代》《直眼人时代》《横眼人时代》《麻棉绸缎》《金属和书籍》《长生不老药》。各卷既独立成篇又共同阐释彝族先民对宇宙生成、人类演进及文明起源的哲学认知。创作团队深度解构彝族文化符号系统:《天地起源》采用红、黑、黄三原色塑造涅侬倮佐颇等七神祇,其服饰纹样与图腾配饰(虎纹、火纹等)严格遵循彝族视觉编码体系;《横眼人时代》通过“独目→直目→横目”的视觉进化符号,具象化演绎人类文明进阶历程。

双语架构赋能教育传播双效统一

绘本采用“汉文主体+彝文关键语符”的双语设计,书名、册名及核心术语均保留彝文原生表述,在守护文化本真性的同时降低跨文化传播门槛。教育功能层面:《独眼人时代》以“四瓢水净化”的视觉隐喻传递“劳动创造文明”的伦理观;《洪水神话》中阿普笃慕兄妹与多民族孩童的共生场景,直观诠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其美学教育价值亦通过《麻棉绸缎》等册对土掌房建筑、火焰纹服饰的考据性呈现得以实现。

从非遗抢救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https://manager.ynggwhy.cn/file/group22/M00/00/4E/rBABBmheRMWEVukyAAAAAKn5rN4904.jpg

(《查姆》文献)

面对《查姆》现存仅27查汉译本(全本120查)、毕摩传承断层等保护困境,绘本以图像叙事突破文字传承局限,将仪式性秘传史诗转化为可触达的公共文化产品。该项目拟建议纳入农家书屋配送体系,并争取通过“绘本进校园”“非遗叙事工坊”等项目推动“博物馆保存”向“活态传承”转型。社会价值层面,“葫芦传人”等神话母题强化“中华民族同源共祖”的集体记忆,其文旅衍生潜力(IP开发、非遗体验空间等)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创新路径。

史诗当代转化的范式价值

该绘本是少数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实践的典范成果。团队在恪守史诗哲学内核(如“雾露化生万物”)基础上,以儿童视角与现代美学重构叙事场景,通过动态构图与色彩象征增强少年儿童接受度。该作品既是文化遗产的视觉化抢救,更可望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载体——当多民族孩童从火塘走向四方的画面呈现时,“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理念已完成沉浸式传递。

这部凝练彝族“粹而大美”美学特质的作品,正以文化信使身份推动千年史诗的当代转译,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提供可复制楚雄地方的范式参照。

图片:来源于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文字:楚雄州文联

转自:楚雄州文联

名称:电话:
共0条评论

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