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柏县鄂嘉镇位于哀牢山东麓,山林苍翠、梯田遍野、清泉汩汩,各自然村落散布于山间的莽林幽谷之中,犹如一处被遗忘的世外桃源。哀牢山中的董树平委员工作室,就在这大山深处的鄂嘉镇旧丈村委会旧丈村,同生态的颜色融为了一体,根植在了一起。

走进董树平委员工作室,古朴典雅的书桌,有序摆放的书籍,让阅读气息扑面而来;工作室每个房屋的文化墙上,笔精墨妙的书画作品、有趣生动的委员荣誉和履职相片,引人驻足观赏。
董树平是双柏县第十届政协委员、双柏县文联副主席(兼)、县作家协会副主席、鄂嘉镇“蚕桑书社”负责人。他是2019年度网络“十大最具影响力诗人”,被聘请为“双柏县旅游宣传推广使者”,双柏县第四届“兴双人才奖”获奖者。2022年6月,董树平委员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
晴耕雨读,振兴乡村文化。董树平是一名地道的农民作家,因热爱阅读、喜欢文学,在依靠栽桑养蚕走上致富路的同时,劳作之余坚持文学创作30多年,自费成立“蚕桑书社”民间读书组织,影响和带动周围的文学艺术爱好者坚持阅读和创作。他自费创办云南省首家村级文学刊物《哀牢鹰》、全州首份民刊诗歌报《心境诗歌》,著有文学作品集6部,被《散文选刊》杂志社、《中华文学》杂志社、《滇池》文学杂志社等多家杂志社聘为签约作家,在全国公开发行的30多家报刊、文学杂志上发表文学作品。

董树平委员工作室日常向村民开放,免费提供茶水、充电和咨询服务,有近万册书籍为村民群众提供免费开放式阅读。工作室坚持定期文学创作交流辅导,开展读书交流、写作分享、作品展览、送书下村到户,上门服务等活动,影响和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形成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良好社会风尚。先后培养出许红军、黄梦、徐小宇、柳桥等一批优秀的诗歌作者。目前,骨干作者稳定在20人左右,遍布周边地区和部分机关单位,社员中有中国少数民族作协会员5人,云南省作协会员6人,楚雄彝族自治州作协会员15人,共开展活动50余场(次),参与人数近3000人(次)。
建言资政,收集社情民意。充分整合“蚕桑书社”资源优势,联合村“两委”班子,常态化组织读书活动、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村民议事协商、栽桑养蚕培训、爱心帮扶济困、信访矛盾调处等活动,广泛收集社情民意信息,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政协工作在基层看得见、摸得着、落得实,推动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零距离”。先后召开联系界别群众座谈会10次,邀请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代表、村民代表进行协商议事,积极协调县“查姆”宣讲团到村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2期。同时,通过入户走访、村民议事、问卷调查等形式,针对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人居环境等热点问题广泛征集社情民意信息50条,撰写大会发言材料2篇,提出提案4件,发挥为民代言,建言献策作用。

服务群众,示范带动致富。为切实提高村民群众经济收入水平,实现群众“致富梦”,董树平经过调研发现,桑树全身是宝,桑叶可以提供给蚕作为养料,桑葚可以作为水果售卖,养出的蚕茧还可以售卖给商家做成商品。他以发展蚕桑养殖为突破口,栽桑约0.66公顷,养蚕25张,实现年收入8万元以上。积极争取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支持,在工作室组织举办实用技术培训、栽桑养蚕培训5期,受益群众300人(次) ,鼓励群众盘活闲置的土地资源,发展种桑养蚕,实现周期短、收益高,家门口就业,一举两得作用。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完善桑蚕项目配套设施,提高产业效益,促进村民增收,破“茧”成蝶,带领村民群众用勤劳双手共谱致富经。同时,利用春节、重阳节等节日开展帮扶困难群众慰问活动,带头执行“村规民约”,每周一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卫生整治,积极投身“绿美乡村”创建。主动协助镇村两级解决了人居环境整治、村民素质提升、农业产业发展等一系列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的痛点难点问题。

他坚守初心,履职尽责,引领家乡群众栽桑养蚕走上致富道路,带动身边人参与全民阅读。他说:“建在群众身边,暖在百姓心上的委员工作室就是我的职责和使命。县政协授予这块‘董树平委员工作室’标牌,不仅是对我作为一名政协委员的鞭策和鼓励,更是落实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新要求的新起点”。在他的带动下,这里的村民们“拿起锄头种桑养蚕,放下锄头伏案苦读、握笔写诗……”让“晴耕雨读”的农家书香始终飘溢在哀牢大山深处。
(作者:通讯员 施丽芬 编辑:高月英 巩雅菲 叶承昊 管青山 责任编辑:张莹莹 )
来源:云南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