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来,双柏县文化和旅游局充分发挥部门优势,不断强化面向未成年人的文化阵地建设,努力满足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建阵地,不断提升服务未成年人的能力。整合资金,实施建设了安龙堡乡文化站、妥甸镇丫口村、大麦地镇普龙社区、爱尼山乡海资底社区文化室提升改造;查姆湖城市书房、大庄镇大庄社区文化小院、爱尼山乡海资底社区和独田乡独田社区大数据中心建设项目;国家级非遗项目查姆、老虎笙和省级项目大麦地传统文化保护区保护项目。不断加强阵地建设,提高服务未成年人的能力。全县公共文化设施双柏县文化馆、图书馆、8个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和85个村(社区)文化室全部实现了免费对外开放。不断丰富免费开放服务内容,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服务水平。组织未成年人参与县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及各类文化阵地组织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4场次。

树品牌,不断提升活动品牌质量,增强对未成年人的吸引力。双柏县组织开展广场舞、民族文化、民族歌舞等培训10余场次;文创产品展、绿孔雀图片展、美术书法摄影展等展览共10余期;节庆专场文艺演出、读书会、亲子阅读和图书漂流等活动20余场,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受群众的喜爱欢迎,虎文化节、三笙表演、书香双柏等活动成为文化品牌,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热情高涨,双柏县建设“文化双柏”成效显著。《查姆》古籍毕摩经之丧葬经亮相国家典籍博物馆,进行为期2个月的“同心护珍宝·聚力续华章——‘字节跳动古籍保护专项基金’保护与利用成果展”。虎文化节全网曝光量超1.01亿,全网媒体曝光量超9000万,双柏绿孔雀文化季全网曝光量超1.21亿次。创作《耍笙》等节目7个,参加全州新剧(节)目展演,获综合二等奖和优秀组织奖,单项奖13项,参加首届楚雄州青年演员大赛,1人获音乐类三等奖;《卖橘子》获2023年云南省“党的创新理论我来讲”理论宣讲大赛三等奖;双柏县李方村新村项目入选“全国最美乡村文化空间”设计展示;双柏县获评2023-2025年度“云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促传承,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整体谋划、全面推进,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重点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全县中小学举办“非遗进校园”集中展示活动26场次,通过非遗传承人现场互动展示,让中小学生近距离感受和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老虎笙、大锣笙、小豹子笙、花鼓舞等已经成为学校大课间的内容。开展“图书进校园”等阅读推广活动10余场次,举办亲子阅读、经典诵读等活动,引导少年儿童“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组织书法、美术公教课堂走进乡村小学,举办元宵节猜灯谜、4.23读书日、图书宣传周、亲子阅读等活动,服务少儿读者近20000多人次,外借少儿类图书2000多册次;举办文创产品展、绿孔雀图片展、美术书法摄影展等展览共10余期。开展戏曲进校园演出26场次,推进戏曲文化“落地生根”。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县文化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查姆湖烈士陵园等5个红色教育基地,在重要纪念日和传统节日等时间节点,举办“红色教育活动10余场次,进一步激发未成年人的爱国爱家情怀。

强监管,努力营造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始终保持对网吧等场所的高压态势,守住“未成年人禁止入内”红线。结合全县“扫黄打非·护苗行动”工作安排部署,扎实开展春、秋季校园周边文化市场专项整治,重点查缴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非法出版物和盗版教辅教材。同时,强化宣传引导,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未成年人网络文化环境。联合新闻出版、公安等部门开展“扫黄打非•护苗2023”专项宣传活动,有效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正确认识、合理使用网络,提高对“黄、非”等不良内容的识别能力。创新开展普法宣传,召开普法宣传会2次,对网吧、歌舞娱乐等场所发放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经营规范告知书近1000册,制作发放未成年人禁入或限入标牌50个,形成了文旅市场主体知法、懂法、自觉守法的良好氛围。围绕州、县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文旅行业安全重大风险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年行动方案、旅游市场秩序整治百日行动等重点内容,切实加强景区、星级酒店、网吧、KTV、影院等文化市场执法检查力度,全年共出动检查人员1697人次,开展文化市场执法检查832家次,有效净化了全县文化市场,营造良好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

文、编辑:孙思华
图:县文化和旅游局
来源:双柏县文化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