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里噙满泪水,看云卷云舒,领略风霜雨雪。我远离喧嚣,在这山水洁地之间,一种大爱,令我恬静中持续奋进。
虽然身体有了创伤和病痛,我的灵魂依然在执着地追求。
魂飞万里,盼归来,在此水此山此地间,万般感慨。
一
传说,洪水滔天过后,好心人兄妹在小蜜蜂和老鹰的帮助下走出葫芦,哀牢山就成为人神共居、烟火袅袅的衍栖之地。双柏作为滇中云心之地,绿汁江、马龙河、石羊江等36条大小河流玉带镶嵌,万古奔流。
哀牢山的水秀。我们在江边水旁看到一行行《查姆》古诗流淌而来,遇石而歌,随岸行吟。
哀牢山的水清。从古而今世事澄明,鱼翔浅底,山影清晰。人兽虫鱼都曾在这里留下轻清印痕,又在清波里悄悄消逝。在这里舀一瓢饮,立马神清气爽,浑身透明。
哀牢山的水甜。它们从密林中来,甜美里充盈着阿妹情歌的欢快;它们从石林中喷涌而出,甜美里荡漾着表哥的铁血柔情。它流过山村,释化了一些苦痛;它流过山弯,带走了一些磨难。
哀牢山的水雄。遇到峭壁,它就是一挂瀑布;碰到滩涂,它就是一腔壮阔的胸怀。它在高山上就热情与白云携手,挥斥风雨,它处于窝坑就静水流深,意蕴沉厚。
二
哀牢山,莽莽苍苍几百公里。站在山头,点燃火把,立即与星光融为一体,不管走到哪里,始终充满温馨,越是黑暗的夜,就越见光明。有人持火把寻见了心中的桃花源,有人在火把的鼓励下,走出洞穴走出迷离与蛊昧。有的毕摩顺着火柱攀爬,来到了仙境和神庭。他们说,哀牢山上的火把,是夜晚的太阳,彻亮却不管远近与万物相亲,可以近之扶之拥之,只要需要,还可以随时带走。在李方村,彝民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就焚香沐浴,跳着大锣笙到后山的火神树前取火,一直到六月二十八送火神,整个火把节期间商贸繁荣,火把耍得映天红,舞蹈跳得大山摇,山歌唱响云天外。华美彝裳惹得山花含羞,鼓乐喧天引来满天细雨。
哀牢山是一本囊括世事万物的百科全书,与恐龙同时代的娑椤私蕨类植,被当地群众护佑礼拜为“凤凰”的绿孔雀,纵横于万亩原始森林的黑长臂猿、滇金丝猴,曾经兴盛一时的小禄汁金矿、石羊银矿,以及深藏于哀牢山下的玉石翡翠,无不是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富赡矿床。
弹起三弦跳起笙,唱着“阿乖佬”,旋律是凄美的,歌词是心里吐来的,韵味绕梁不绝,迅速就能把所有的人拉入如痴如醉的彝乐圣境。音律乐曲是古老的婉转的,现编的歌词是现代的、生动的。在赛歌的现场,天才的语言能力和丰富的想象思维珠联璧合,每一次亲临现场,都会令我等自惭形秽,惊叹不已。
石碑山下的《阿噻调》,音域宽广,演唱者丹田之气直接天地灵气,音调上天入地犹如游龙。音律陡峭坎坷,于穿云破雾之际突然鹰停苍穹,于峰回路转之际巨浪冲天。歌喉里像是百鸟栖息之处,此时混沌初开,鸿蒙始至,彼时花好月圆,百鸟朝凤,这才杳渺虚飘,庶几起伏跌宕,珠落玉盘。
白竹山麓走来的老虎笙、大锣笙和小豹子笙是彝族文化的活化石,这种古傩仪珍存穿越六千年的时空,原汁原味原貌展示在人们面前。当地舞人,人虎一体,人豹一形,人锣一神,他们心里都藏有自己的一只虎,额头上都蹲着一只豹子,血液里都有锣鼓的激荡。
三
此地皆圣洁。群山延绵,村庄如玉,人们世代在这里与自然和谐共生,互换生命。是中国天然氧吧,是生物多样性的范本,是文明化育之地,是民族团结示范区,是绿色生态的排头兵。此水此山此地,一个绝尘脱俗的清亮之地。
此地有灵气。这里石中长出大树,百草皆可入药,繁花争妍十里,四野盛产山珍,山地力道雄劲,五谷足可裹腹,是难得的生物基因宝库。传说中人虎同宗,豹子拯村,飞锣护火,无不有点石成金、如梦似幻的魅惑。
此地有正气。一部《查姆》诗史,向上向善的思想贯穿其中,彝民们导入天地正气,涵养人性清风,抵达至善,令邪祟逃溃,令灾祸不逞。彝族戏剧的开山之作《赛玻姨》和《阿左分家》,昭示人们对假恶丑的鞭笞和唾弃。比《本草纲目》早12年的彝药典籍《齐苏书》,让亲和万物,医者仁心的格致闪耀千秋。几千年的文脉传承中,家家掌握了“人生真金”的冶炼之术。
不用说,你来到世上,就有一条路属于你,无论长短,无论曲直,无论平坎;不用说,你来到世上,就有一年四季属于你,无论阴晴,无论寒暑,无论旱涝;不用说,你来到世上,就有一种生活属于你,无论贫富,无论悲喜,无论喧寂;不用说,你来到世上,就有一种责任属于你,无论大小,无论轻重,无论尊卑。
人生既让苞蕾吐芽,也要让大雪覆盖。最好保留各自的空间,行好自己的轨道,你才能够说:“我来过,没辜负。”
“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哀牢山忠魂济济,滇中翡翠,一方千顷澄碧。